今天這個情人節,太棒了!
早晨搭灣區捷運(Bay Area Rapid Transit )去舊金山,一路上雨漸停、風漸收、陽光漸漸露臉。
中午,弟弟及弟妹(Lawrence and Loretta)來教會找我。多年不見,三人相聚,好好地吃了一餐。
暢談,盡歡。
(為什麼我這麼喜歡這兩個人呢?)
他們走後,我回到辦公室,沏上一杯熱騰騰的、學生從台灣寄來的「天府梨山茶」;嗯,極品也!
(為什麼我這麼愛我的學生們呢?)
打開電腦;一面享受好茶,一面期待著丈夫下班後,過來與我相會。今天還沒過完呢,重要的節目在後頭哩!
是啊,昨晚特別和他約好的;今天是情人節,又剛好遇上元宵節滿月,他答應的,今晚要帶我去太平洋海邊走走、看月亮.....
(為什麼我這麼愛我的老公呢?)
The Dawn Sailing
Friday, February 14, 2014
我的他,送我一打....情人的黃玫瑰
一面做著晚飯,一面心想,待會兒他下班回來,兩人得好好計畫一下明晚要怎麼過;搞不好,他老兄忙得忘了明天是情人節也不一定呢!
嗯,有鑰匙開門的聲音......他進來了。
「趕快幫我抓抓背,好癢.....」他誇張地叫著,兩手放背後直直走進廚房; 走到我面前,轉了一個身,背對著我。
我舉起手來,正預備給他抓背,卻見他藏在身後的兩手中,握著一束驚喜的黃玫瑰。
然後,他轉過身來高興地親吻我;他的眼中,滿滿的都是笑意.......
真的是驚喜,好開心!
曾幾何時,我不再期望卡片、玫瑰花、燭光晚餐.....甚至,他若偶爾忘了一個重要的日子,我也完全不介意。
曾幾何時,我的心中一片安詳、喜樂、滿足.....
我深愛地上的情人丈夫,更深愛我天上永恆的情人主耶穌!
清晨的禮物
一早起來,收到一本免費的電子書《禱告的武器》,作者是19世紀美國內戰時的一位禱告勇士 E.M.Bounds.
稍讀一下,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當即搜尋到一段對此人、以及他另一本成名作的英文推介; 讓我試譯成中文、分享給朋友們,並同時列出它的原文:
很少有基督徒能像Edward McKendree Bounds(1835-1913)那樣探測到禱告的深度;E.D.的服事影響了無以數計的牧者、宣教士、以及誠摯的基督徒,讓他們看見祈禱的必要。 E.D. 曾任牧於阿拉巴馬、田納西、密蘇里等州,並於美國內戰時,在前線擔任一名勇敢的同盟軍之軍牧。這位少見的領導者,兼具強大的寫作能力和一種不尋常的屬靈洞 察力; 他最有名的傑作是《禱告帶來的能力》。
Few Christians have plumbed the depths of prayer as deeply as Edward McKendree Bounds (1835-1913), whose ministry impacted countless pastors, missionaries, and earnest Christians to see the necessity of prayer. Bounds served a s a pastor in Alabama, Tennessee, and Missouri, and as a courageous chaplain on the front lines with the Confederate Army dur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Best known for his devotional classic Power Through Prayer, Bounds was a rare leader who combined powerful writing with a gift of unusual spiritual insight.
Wednesday, February 12, 2014
這媽咪,是誰?
這位媽咪,是穆師母。
二十二年前,在舊金山認識了愛聲報社長穆亨瑞牧師和總編輯黎世芳弟兄之後,受他們二位之抬愛,邀請我為愛聲報撰寫專欄「課兒記」;從咱們兒子唸初中就開始寫,一直寫到兒子上了大學之後,並一直寫到我媳婦兒為他披上了婚紗的那一天。
我們與穆牧師夫婦之間並無深交,只因我多年的「課兒記」,和他們保持著持續的關係。
丈夫和我之所以十年前考慮放棄在多倫多教會的巔峰服事、重新回到北加州工作,也是因著穆師母的推薦和要求。
我的丈夫是一個比較拙於言辭、缺乏社交舞袖、不懂得鑽營攀升的人;他原本就對北加州的灣區(Bay Area)沒有好感,但因著我們雙方年老的父母親都住在此區,他還是勉強回來了。
但也終於在回來一年多、一連嘗試了兩個教會之後,完全對這地失望;不再牧會,也不接受任何牽涉籌款的機構工作。
不再牧會,並不是犯罪!任何一個人都應當尊重神的呼召與帶領。
可惜我那兩位愛子心切、愛弟心切的姑婆二人(丈夫的母親和三姊)不明白這道理,她們為了保護兒子的名聲、寧可破壞媳婦兒的名聲,到處放話出去,表示教會並不是不喜歡她兒子、而是不喜歡她媳婦兒。
(其實,離開教會、是丈夫自己的決定,沒有人請他走。)
當 穆師母告訴我這些姑姑婆婆在外的流言時,我並不十分震驚,因為在丈夫的家族中,我並不是第一個受害的「外人」;丈夫的大嫂、丈夫的二姊夫、還有大外甥女 婿、二外甥女婿、大外甥媳婦、二外甥媳婦.....都已離婚多年,我竟能留住丈夫和我的婚姻關係直到如今,已是滿心感謝讚美神的恩典與保守!
然而我的心還是肉做的,聽見這些傷害的言語,我的心還是很痛、很痛、很痛。
那是2010年的十月(婆婆已過世一年),我去舊金山探望重病的穆牧師;在他們家那對著遠處大海的小小客廳裡,我憂傷無言、默默起身告辭,忽然穆師母也站起來,抱住我,說她沒有女兒、要收我做女兒,並要我改口叫她「媽咪」。
兩個月之後,重病的穆牧師也過世了,我於是正式接受了這位契母、我生命中的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契母。
(我不喜歡所謂乾爹、乾媽,聽了肉麻。尤其聽多了婆婆向我敘述公公生前乾女兒成群的一些不雅故事,讓我對乾親戚這種關係特別感冒。)
去年母親節在三藩市恩典基督教會受邀講道之後,聖靈清楚告訴我、這會是我將要服事的教會。之後在受聘的過程中,我曾經因為這教會「離家太遠」而有所躊躇,但媽咪一直鼓勵我。
「不要忘了,在舊金山,妳還有另外一個家!」媽咪說。
無論如何,感謝神的憐憫,「媽咪」坦承她曾經誤會我這個人,但如今藉著較多的相處,她對我愈來愈好,不像先前,總對我有點冷眼旁觀的味道。
流言中傷的破壞性確實大,但我已不怕;那個跛腳兒,已經完全長大!
在聖父、聖子、聖靈的面前,我早已宣告:深度饒恕,彼此認罪、互相代求!
從今以後,沒有人能夠攪擾我,因為我身上帶著耶穌的印記 (新約加拉太書6:17) 。
這耶穌的印記,就是「在基督裡」!
二十二年前,在舊金山認識了愛聲報社長穆亨瑞牧師和總編輯黎世芳弟兄之後,受他們二位之抬愛,邀請我為愛聲報撰寫專欄「課兒記」;從咱們兒子唸初中就開始寫,一直寫到兒子上了大學之後,並一直寫到我媳婦兒為他披上了婚紗的那一天。
我們與穆牧師夫婦之間並無深交,只因我多年的「課兒記」,和他們保持著持續的關係。
丈夫和我之所以十年前考慮放棄在多倫多教會的巔峰服事、重新回到北加州工作,也是因著穆師母的推薦和要求。
我的丈夫是一個比較拙於言辭、缺乏社交舞袖、不懂得鑽營攀升的人;他原本就對北加州的灣區(Bay Area)沒有好感,但因著我們雙方年老的父母親都住在此區,他還是勉強回來了。
但也終於在回來一年多、一連嘗試了兩個教會之後,完全對這地失望;不再牧會,也不接受任何牽涉籌款的機構工作。
不再牧會,並不是犯罪!任何一個人都應當尊重神的呼召與帶領。
可惜我那兩位愛子心切、愛弟心切的姑婆二人(丈夫的母親和三姊)不明白這道理,她們為了保護兒子的名聲、寧可破壞媳婦兒的名聲,到處放話出去,表示教會並不是不喜歡她兒子、而是不喜歡她媳婦兒。
(其實,離開教會、是丈夫自己的決定,沒有人請他走。)
當 穆師母告訴我這些姑姑婆婆在外的流言時,我並不十分震驚,因為在丈夫的家族中,我並不是第一個受害的「外人」;丈夫的大嫂、丈夫的二姊夫、還有大外甥女 婿、二外甥女婿、大外甥媳婦、二外甥媳婦.....都已離婚多年,我竟能留住丈夫和我的婚姻關係直到如今,已是滿心感謝讚美神的恩典與保守!
然而我的心還是肉做的,聽見這些傷害的言語,我的心還是很痛、很痛、很痛。
那是2010年的十月(婆婆已過世一年),我去舊金山探望重病的穆牧師;在他們家那對著遠處大海的小小客廳裡,我憂傷無言、默默起身告辭,忽然穆師母也站起來,抱住我,說她沒有女兒、要收我做女兒,並要我改口叫她「媽咪」。
兩個月之後,重病的穆牧師也過世了,我於是正式接受了這位契母、我生命中的第一個也是惟一的一個契母。
(我不喜歡所謂乾爹、乾媽,聽了肉麻。尤其聽多了婆婆向我敘述公公生前乾女兒成群的一些不雅故事,讓我對乾親戚這種關係特別感冒。)
去年母親節在三藩市恩典基督教會受邀講道之後,聖靈清楚告訴我、這會是我將要服事的教會。之後在受聘的過程中,我曾經因為這教會「離家太遠」而有所躊躇,但媽咪一直鼓勵我。
「不要忘了,在舊金山,妳還有另外一個家!」媽咪說。
無論如何,感謝神的憐憫,「媽咪」坦承她曾經誤會我這個人,但如今藉著較多的相處,她對我愈來愈好,不像先前,總對我有點冷眼旁觀的味道。
流言中傷的破壞性確實大,但我已不怕;那個跛腳兒,已經完全長大!
在聖父、聖子、聖靈的面前,我早已宣告:深度饒恕,彼此認罪、互相代求!
從今以後,沒有人能夠攪擾我,因為我身上帶著耶穌的印記 (新約加拉太書6:17) 。
這耶穌的印記,就是「在基督裡」!
Monday, February 10, 2014
也是一種突破 A Breaking Through
昨天早上,在媽咪家穿戴好,趁著雨剛停,趕快出門去趕公共汽車。
(這媽咪是誰,請容下回分解。)
過去,只要我星期六晚 上因教會活動結束太晚而去舊金山的媽咪家過夜、第二天早晨一定有教會的弟兄姊妹過來接我,而且總是大家都好心爭相要接送我。但最近我很興奮地發現了一個從 媽咪家出來、搭舊金山街車去教會的方法;只要轉兩趟車,總共20分鐘就到了。於是我告訴大家,都不用來接我了。再說,我常常不論星期六晚上活動到多晚才結 束,我都會回家和丈夫相聚,所以大家也弄不清我何時會在媽咪家過夜。
(媽咪和我去不同的教會。)
我很高興,因為不必再麻煩弟兄姊妹,而且最開心的是,我可以自己來決定何時出門,無須看著時間等人來接。
為什麼不自己開車呢?
自從1980年在台北拿到國際駕照出國後,我們一家人最多曾經有四部車子,一人開一部、各奔走自己的方向。當兒子高中畢業、離家唸大學,我們倆老也離開美國 到多倫多牧會之後,丈夫和我已經習慣了同出同進、共用一部車,直到現在。
我我喜歡和丈夫同車出入;在那小小的空間裡,是丈夫與我溝通約會的時間。我也喜歡搭捷運去上班; 在那小小的座位上,是上帝與我靈裡交流的時間 。
卻沒料到當我們真向上帝求到了舊金山的雨,才發現我心一向鍾愛的雨、還真有諸多不便。
.......好在媽咪家的褓姆雖已在廚房已開了火,但麥片還沒下鍋。一聽說我不吃、要趁著雨停去趕車,她忙遞給我一根香蕉,媽咪也速速塞我手中一小盒老人營養奶,又問我要不要帶傘。
她其實知道,我幾乎從不用傘。
真的,唸小學時、常常走30分鐘的路淋雨去學校,上高中時、常常騎40分鐘的自行車淋雨去上課,教書時、常常騎一個小時的摩托車淋雨去上班。淋雨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來美之後33年鄉愁的一部份;只怕沒機會淋呢!更何況,這雨不是已經停了嗎?
我於是一身整齊地出了門;待會兒敬拜時要上台講道,得穿著端莊些。
一身黑色的西式毛料褲裝,一件羊毛、兔毛混紡的橄欖色短大衣;加上丈夫買的黑皮鞋、女兒送的灰呢帽。最後,拖著一個黑色正字商標的電腦行李箱。上路!
誰料才關上大門就發現不妙,原來外面的雨並未真停,而且有愈下愈大的趨勢。雖然轉這兩趟街車的車行時間並不長,但這中間走路、等車的時間,夠嗆!
不怕,既走之、則安之!
妳不是愛雨嗎?雨中疾行不是給妳一種原始的快樂嗎?妳不是愛主嗎?雨中疾行去教會,不彷彿是去趕赴一場愛人的約會嗎?
我一面在斜坡的風雨中上行疾走,一面滿心感謝讚美我的神......
好不容易轉上了第二趟車,我已經是裡面汗水涔涔、外面雨水淋淋,甚至我的電腦皮箱,都整個水油油地發著光.....不知那位司機先生是奇怪我這人渾身濕透、還是懷疑我這張「老人月票」有假,老兄緊盯著我的臉半晌才開車。
也不能怪人家;我這才發現,全車就我一個人沒帶傘。再說,雖然年輕時愛淋雨,如今到了這「法定的老人年紀」,還能逞強嗎?
到了教會,鑰匙打開大門,我把短大衣、小外套都脫下搭在椅背上晾乾。
啊,太棒了,我喜歡這空無一人的大廳堂;我喜歡獨自在空無一人的教堂裡、慢慢等候弟兄姊妹們一個個到來的那種甜蜜感覺......
於是我打開電腦,安詳地坐下,把今天的講章、再做最後一遍的整理。
一個多小時之後,幾位長老、執事們都陸續到了,我那浸濕的西裝褲也慢慢乾了。
精神抖擻地歡迎著每一位走進教會的朋友或會友,我滿面笑意盈盈;沒有一個人知道陳傳道剛才在公車上那付不堪入目、流浪漢似的模樣兒。
感謝神的保守,昨天一天的服事,不論是講道、教主日學、禱告會、個別輔導,也都滿滿有聖靈的同在與激勵;下午,大雨中再搭乘火車回家,又是一路平安。
對,一天的難處一天當!
最起碼,昨晨的大雨,讓我經歷了一點小小的突破.......
(這媽咪是誰,請容下回分解。)
過去,只要我星期六晚 上因教會活動結束太晚而去舊金山的媽咪家過夜、第二天早晨一定有教會的弟兄姊妹過來接我,而且總是大家都好心爭相要接送我。但最近我很興奮地發現了一個從 媽咪家出來、搭舊金山街車去教會的方法;只要轉兩趟車,總共20分鐘就到了。於是我告訴大家,都不用來接我了。再說,我常常不論星期六晚上活動到多晚才結 束,我都會回家和丈夫相聚,所以大家也弄不清我何時會在媽咪家過夜。
(媽咪和我去不同的教會。)
我很高興,因為不必再麻煩弟兄姊妹,而且最開心的是,我可以自己來決定何時出門,無須看著時間等人來接。
為什麼不自己開車呢?
自從1980年在台北拿到國際駕照出國後,我們一家人最多曾經有四部車子,一人開一部、各奔走自己的方向。當兒子高中畢業、離家唸大學,我們倆老也離開美國 到多倫多牧會之後,丈夫和我已經習慣了同出同進、共用一部車,直到現在。
我我喜歡和丈夫同車出入;在那小小的空間裡,是丈夫與我溝通約會的時間。我也喜歡搭捷運去上班; 在那小小的座位上,是上帝與我靈裡交流的時間 。
卻沒料到當我們真向上帝求到了舊金山的雨,才發現我心一向鍾愛的雨、還真有諸多不便。
.......好在媽咪家的褓姆雖已在廚房已開了火,但麥片還沒下鍋。一聽說我不吃、要趁著雨停去趕車,她忙遞給我一根香蕉,媽咪也速速塞我手中一小盒老人營養奶,又問我要不要帶傘。
她其實知道,我幾乎從不用傘。
真的,唸小學時、常常走30分鐘的路淋雨去學校,上高中時、常常騎40分鐘的自行車淋雨去上課,教書時、常常騎一個小時的摩托車淋雨去上班。淋雨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來美之後33年鄉愁的一部份;只怕沒機會淋呢!更何況,這雨不是已經停了嗎?
我於是一身整齊地出了門;待會兒敬拜時要上台講道,得穿著端莊些。
一身黑色的西式毛料褲裝,一件羊毛、兔毛混紡的橄欖色短大衣;加上丈夫買的黑皮鞋、女兒送的灰呢帽。最後,拖著一個黑色正字商標的電腦行李箱。上路!
誰料才關上大門就發現不妙,原來外面的雨並未真停,而且有愈下愈大的趨勢。雖然轉這兩趟街車的車行時間並不長,但這中間走路、等車的時間,夠嗆!
不怕,既走之、則安之!
妳不是愛雨嗎?雨中疾行不是給妳一種原始的快樂嗎?妳不是愛主嗎?雨中疾行去教會,不彷彿是去趕赴一場愛人的約會嗎?
我一面在斜坡的風雨中上行疾走,一面滿心感謝讚美我的神......
好不容易轉上了第二趟車,我已經是裡面汗水涔涔、外面雨水淋淋,甚至我的電腦皮箱,都整個水油油地發著光.....不知那位司機先生是奇怪我這人渾身濕透、還是懷疑我這張「老人月票」有假,老兄緊盯著我的臉半晌才開車。
也不能怪人家;我這才發現,全車就我一個人沒帶傘。再說,雖然年輕時愛淋雨,如今到了這「法定的老人年紀」,還能逞強嗎?
到了教會,鑰匙打開大門,我把短大衣、小外套都脫下搭在椅背上晾乾。
啊,太棒了,我喜歡這空無一人的大廳堂;我喜歡獨自在空無一人的教堂裡、慢慢等候弟兄姊妹們一個個到來的那種甜蜜感覺......
於是我打開電腦,安詳地坐下,把今天的講章、再做最後一遍的整理。
一個多小時之後,幾位長老、執事們都陸續到了,我那浸濕的西裝褲也慢慢乾了。
精神抖擻地歡迎著每一位走進教會的朋友或會友,我滿面笑意盈盈;沒有一個人知道陳傳道剛才在公車上那付不堪入目、流浪漢似的模樣兒。
感謝神的保守,昨天一天的服事,不論是講道、教主日學、禱告會、個別輔導,也都滿滿有聖靈的同在與激勵;下午,大雨中再搭乘火車回家,又是一路平安。
對,一天的難處一天當!
最起碼,昨晨的大雨,讓我經歷了一點小小的突破.......
Wednesday, February 5, 2014
罪人,不是犯人 Sinner, But Not A Criminal
那天和爸媽一同吃飯,母親飯前禱告時,一面緊捏著我的手,一面激動地冒出了一句話:
「主啊,我是一個罪人!」
禱告完後,我忍不住笑著問:
「媽,您怎麼成了一個罪人了?」
「我當然是罪人啦,」母親一本正經,「我每天對妳爸火大,一想到從前的事、就生氣他,怎麼不是個罪人.....」
母親受洗時不到30歲。雖然她常常自稱是個不冷不熱的基督徒,但好歹也信主65年了;「罪人」的定義,她明白,而且明白得極正確。
然而一般說來,從聖經角度而言的這「罪人」一詞,還不是大部份人能服氣、能吞嚥下去的。
這可能和語言的不同也有關係。
比方說,中國人形容水果(例如柿子、香蕉)未熟入口的那種感覺,叫「澀」; 這「澀」字,我到現在還想不出一個最準確的英文翻譯。
同樣的道理,有些英文,也是很難找到一個完全準確的中文翻譯。
例如"sin"這個字。
"Sin"和"Crime"雖然都可以翻譯成「罪」字,但這兩個英文字,在意義上完全不同;前者指的是內在人性的「罪性」,後者說的是外在行為的「罪行」。
所以,罪人(sinner)和犯人(criminal)完全是兩回事。
聖經約翰福音第8章一開頭,敘述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當耶穌對著那一大群要用石頭砸她的人說:
「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用石頭打她。」
根據聖經記載,群眾聽了耶穌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走開了。
我常常納悶,為什麼是從老到少呢?可能是因為老年人比較有智慧,比較先覺悟開竅。也可能是因為老年人活的年歲多、罪也積得多。
無論如何,如果我那可愛的、一生孝順父母鍾愛丈夫撫育兒女的母親都是罪人,那本人就要更加謹慎、免得成了一個更大的罪人。
因為傳道人在耶穌基督裡蒙揀選、乃上帝不得了的恩典 ;如果傳道人活在罪中,那就如同保羅所說,是個罪人中的罪魁了!
「主啊,我是一個罪人!」
禱告完後,我忍不住笑著問:
「媽,您怎麼成了一個罪人了?」
「我當然是罪人啦,」母親一本正經,「我每天對妳爸火大,一想到從前的事、就生氣他,怎麼不是個罪人.....」
母親受洗時不到30歲。雖然她常常自稱是個不冷不熱的基督徒,但好歹也信主65年了;「罪人」的定義,她明白,而且明白得極正確。
然而一般說來,從聖經角度而言的這「罪人」一詞,還不是大部份人能服氣、能吞嚥下去的。
這可能和語言的不同也有關係。
比方說,中國人形容水果(例如柿子、香蕉)未熟入口的那種感覺,叫「澀」; 這「澀」字,我到現在還想不出一個最準確的英文翻譯。
同樣的道理,有些英文,也是很難找到一個完全準確的中文翻譯。
例如"sin"這個字。
"Sin"和"Crime"雖然都可以翻譯成「罪」字,但這兩個英文字,在意義上完全不同;前者指的是內在人性的「罪性」,後者說的是外在行為的「罪行」。
所以,罪人(sinner)和犯人(criminal)完全是兩回事。
聖經約翰福音第8章一開頭,敘述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當耶穌對著那一大群要用石頭砸她的人說:
「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用石頭打她。」
根據聖經記載,群眾聽了耶穌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走開了。
我常常納悶,為什麼是從老到少呢?可能是因為老年人比較有智慧,比較先覺悟開竅。也可能是因為老年人活的年歲多、罪也積得多。
無論如何,如果我那可愛的、一生孝順父母鍾愛丈夫撫育兒女的母親都是罪人,那本人就要更加謹慎、免得成了一個更大的罪人。
因為傳道人在耶穌基督裡蒙揀選、乃上帝不得了的恩典 ;如果傳道人活在罪中,那就如同保羅所說,是個罪人中的罪魁了!
Tuesday, February 4, 2014
感謝主賜我靈感
再過一個月,本教會要舉行一個培靈會(兼佈道),我正在滿心感恩、恭敬謹慎地準備這一連三天講員的重任.....
然而,眼前的主日講道總要先準備好啊!
感謝神的奇妙恩典,今晨醒來,正在思想這個星期日(二月9日)的講章,忽然聖靈賜給我三句話:
1. 你必得福氣!
2. 你必得痊癒!
3. 你必得勝利!
歐,主啊,讓我俯伏敬拜、感謝您的恩典!我深知,這是您賜給我三月14, 15, 16這一連三天的講題。
是的,孩子必「奮起」、全力以赴; 為您的家、您的國度、未得的領土.....
然而,眼前的主日講道總要先準備好啊!
感謝神的奇妙恩典,今晨醒來,正在思想這個星期日(二月9日)的講章,忽然聖靈賜給我三句話:
1. 你必得福氣!
2. 你必得痊癒!
3. 你必得勝利!
歐,主啊,讓我俯伏敬拜、感謝您的恩典!我深知,這是您賜給我三月14, 15, 16這一連三天的講題。
是的,孩子必「奮起」、全力以赴; 為您的家、您的國度、未得的領土.....
這雨,到底下是不下?
清晨6時,我被一陣幾乎聽不見的微雨聲喚醒。
迫不及待披衣而起,跑去拉開客廳的落地玻璃大門。一走進屋外這間無隔熱、無隔音、無冷暖氣的鐵皮屋洗衣間,我的心立刻歡騰地唱起歌來。 啊,這回是真下雨了.....
要不是待會兒要去教會敬拜(星期天、同時也是我這任職傳道人的工作日),我真會立刻穿上雨靴、跑去屋後的深溪(Deep Creek)幽徑、去看小河漲水。
而此刻,我已在35號公路上、往海的方向疾駛( 我所服事的教會座落在舊金山海邊)。或許,今天聚會完後,去沙灘淋雨,看大海漲潮.....
【後記】:
今天敬拜前,有三位弟兄受洗,聚完會吃過飯後,這個原名「慕道班」的小組成員、繼續相聚在一起,改名為「初信者造就班」。
討論熱烈。
等到大夥兒散會時,雨早已不知何時停了。天空明朗,大地已乾;只海水靜靜地拍打著太平洋海岸.....
到底,這雨下是不下?
只好再拿出幾年前雨季時節寫的拙作、自己窮過癮一下:
雨季來臨,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每 當雨聲如馬蹄噠噠、從遠漸近而來,我總是興奮地速速推開鍵盤以及面前堆積如山的書籍、聖經、紙張,速速地穿上夾克戴上手套帽子,速速地拉開落地玻璃門,速 速地走進那無隔熱、無隔音、無冷暖氣設備的洗衣房,速速 地坐在一張斑駁老舊的旋轉式高腳木椅上。然後,我慢慢地舉目仰望頭頂上那一片銀灰色、薄薄的鐵皮天花板………
接著,我閉上眼。安靜、屏息、傾聽、再傾聽,直到那火柴盒似的小小鐵皮屋,變成了一個演奏著「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盒,直到那一片兵慌馬亂的蹄聲在頃刻之間從近至遠、從大而小、從有到無,直到一切又重歸靜寂。
啊--------,我發出一聲長長的、滿足的歎息;走回書房,把我那被雨聲洗滌過的心與靈再次帶回到電腦面前。這是我工作時刻最美的休息,遠遠超過一杯摩卡咖啡的濃香或一盅草莓冰淇淋的甜蜜。
若是淅瀝嘩啦的雨聲連夜不住,我也常常跟著忙碌不停地瞎穿梭於書房、廚房和洗衣房之間…….直忙到小屋四壁的玻璃窗和玻璃門被滿屋子熱騰騰的茶香、飯香、咖啡香烘得霧氣濛濛.....
當雨下到最大的時候,我喜歡一面寫作、翻譯、做飯、準備講章,一面把我們的小屋想像成一葉就要漂浮起來的小船。小船上,他是舟子(周子),我是船娘(陳娘)。
就是這樣無可救藥地愛雨、愛船、愛海,以及海上天空的一切……
迫不及待披衣而起,跑去拉開客廳的落地玻璃大門。一走進屋外這間無隔熱、無隔音、無冷暖氣的鐵皮屋洗衣間,我的心立刻歡騰地唱起歌來。 啊,這回是真下雨了.....
要不是待會兒要去教會敬拜(星期天、同時也是我這任職傳道人的工作日),我真會立刻穿上雨靴、跑去屋後的深溪(Deep Creek)幽徑、去看小河漲水。
而此刻,我已在35號公路上、往海的方向疾駛( 我所服事的教會座落在舊金山海邊)。或許,今天聚會完後,去沙灘淋雨,看大海漲潮.....
【後記】:
今天敬拜前,有三位弟兄受洗,聚完會吃過飯後,這個原名「慕道班」的小組成員、繼續相聚在一起,改名為「初信者造就班」。
討論熱烈。
等到大夥兒散會時,雨早已不知何時停了。天空明朗,大地已乾;只海水靜靜地拍打著太平洋海岸.....
到底,這雨下是不下?
只好再拿出幾年前雨季時節寫的拙作、自己窮過癮一下:
雨季來臨,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每 當雨聲如馬蹄噠噠、從遠漸近而來,我總是興奮地速速推開鍵盤以及面前堆積如山的書籍、聖經、紙張,速速地穿上夾克戴上手套帽子,速速地拉開落地玻璃門,速 速地走進那無隔熱、無隔音、無冷暖氣設備的洗衣房,速速 地坐在一張斑駁老舊的旋轉式高腳木椅上。然後,我慢慢地舉目仰望頭頂上那一片銀灰色、薄薄的鐵皮天花板………
接著,我閉上眼。安靜、屏息、傾聽、再傾聽,直到那火柴盒似的小小鐵皮屋,變成了一個演奏著「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音樂盒,直到那一片兵慌馬亂的蹄聲在頃刻之間從近至遠、從大而小、從有到無,直到一切又重歸靜寂。
啊--------,我發出一聲長長的、滿足的歎息;走回書房,把我那被雨聲洗滌過的心與靈再次帶回到電腦面前。這是我工作時刻最美的休息,遠遠超過一杯摩卡咖啡的濃香或一盅草莓冰淇淋的甜蜜。
若是淅瀝嘩啦的雨聲連夜不住,我也常常跟著忙碌不停地瞎穿梭於書房、廚房和洗衣房之間…….直忙到小屋四壁的玻璃窗和玻璃門被滿屋子熱騰騰的茶香、飯香、咖啡香烘得霧氣濛濛.....
當雨下到最大的時候,我喜歡一面寫作、翻譯、做飯、準備講章,一面把我們的小屋想像成一葉就要漂浮起來的小船。小船上,他是舟子(周子),我是船娘(陳娘)。
就是這樣無可救藥地愛雨、愛船、愛海,以及海上天空的一切……
過年心情及其他
今天,是大年初一。
丈夫得上班,我也得上班;一個在南灣,一個在舊金山。
真的是很久沒有過年的氣氛了。
剛出國頭幾年,我渴望回台灣過春節。媽媽總說:「妳回來幹什麼?等過完了年,讓我飛去美國;我要上妳家去玩玩兒!」
等到大哥申請了爸媽來美定居之後,媽媽又有了不同的理由:「我又不在台灣,妳回台灣幹什麼?妳若有空,就過來我這兒看我!」
就這麼,總得不到母親的批准回台;就這麼,母親漸漸老了。
父母在,不遠遊。
曾幾何時,「假期」一詞的意義,對我來說,就等於是,搭飛機去照顧媽媽。一直到2006年的暑假,神悲憫我,應允了我的禱告,把我和丈夫從多倫多再帶回到北加州、我的老父老母身邊。
如今,更蒙上帝恩典,今年十月,我將回台一趟(雖不是回去過年,我仍滿心感恩)。求主保守我父母身體健康,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嗯,今天是大年初一。
丈夫得上班,我也得上班;一個在南灣,一個在舊金山。真的,很久沒有過年的氣氛了。不過好在明天是星期六。
好在,我老早就和媽媽約好,這大年初二可是個重要的日子,可要預留給妳女兒.....
丈夫得上班,我也得上班;一個在南灣,一個在舊金山。
真的是很久沒有過年的氣氛了。
剛出國頭幾年,我渴望回台灣過春節。媽媽總說:「妳回來幹什麼?等過完了年,讓我飛去美國;我要上妳家去玩玩兒!」
等到大哥申請了爸媽來美定居之後,媽媽又有了不同的理由:「我又不在台灣,妳回台灣幹什麼?妳若有空,就過來我這兒看我!」
就這麼,總得不到母親的批准回台;就這麼,母親漸漸老了。
父母在,不遠遊。
曾幾何時,「假期」一詞的意義,對我來說,就等於是,搭飛機去照顧媽媽。一直到2006年的暑假,神悲憫我,應允了我的禱告,把我和丈夫從多倫多再帶回到北加州、我的老父老母身邊。
如今,更蒙上帝恩典,今年十月,我將回台一趟(雖不是回去過年,我仍滿心感恩)。求主保守我父母身體健康,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嗯,今天是大年初一。
丈夫得上班,我也得上班;一個在南灣,一個在舊金山。真的,很久沒有過年的氣氛了。不過好在明天是星期六。
好在,我老早就和媽媽約好,這大年初二可是個重要的日子,可要預留給妳女兒.....
除夕夜 Our Son Sent Us A Chinese Email
有點泫然....
除夕夜那天,兒子用中文寄來一封的電郵。
其實兒子昨晚就(用中文)來電話、向我們報告他和洋媳婦兒今晚要以羊肉火鍋宴請教會的老美朋友們來他家,一同慶祝中國年;不過當他來電話時,我剛搭火車下班到了家,正在煮麵,而且餓得慌,沒讓他多講.....
兒子是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大沙漠裏出生的。由於我們在家都說國語,孩子們和中國人交流毫無問題,但說真話,姊弟兩人都大字兒認不了幾個。
雖然如此,這小子也真勇敢。16歲時,隨著唸神學院的姊姊和姊夫一同去中國大陸的瀋陽宣教,教了六個星期的英文,還「不吝」充當洋姊夫的小翻譯員。
等他自己唸大學時,有一學期,興來和全班清一色老外的同學們一塊兒修了幾個月的中文課。更妙的是,這小子有一次不自量力,竟然答應人家的介紹,在法院為一個民事案子充當中文翻譯。(事後提起這件糗事,他總羞愧得面紅耳赤。)
婚後做了父親,兒子因為公司裏有一位洋同事會功夫(據說這人的師父承傳自葉問)、但不會中文,於是洋同事向我兒子要求,他每週免費教我們孫女兒功夫,我兒子則每次功夫課一完、就給洋老師上一堂免費的中文課。
(他小子竟然又勇敢地答應了。)
如此這般,這文化交流也持續了兩年之久、至今沒斷;咱孫女兒的功夫現在已學得還不錯,咱們兒子也儼然成了一位「頗有經驗的中文老師」,哈哈...
兒子常常坦誠,向他這種中文程度的老師,就只能教他洋同事這種中文程度的學生。 真的,有兩次我去兒子家小住時,兒子邀請我陪他父女二人同去洋老師的功夫館、觀摩觀摩他們的交換課程,我親眼見到兒子教中文的土法煉鋼,還真有點看傻了眼。
這些年,兒子倒是信心大增,總愛在我們面前獻寶,時不時就發一封「用中文寫的」電郵給咱倆老。
坦白說,我常常感到對不起我兩個孩子的成長日子;東西南北,這麼多年歲,不論是中國年還是美國年,孩子們都一直是半桶水。
(如今可妙,姊弟倆嫁的、娶的都是洋人,反而他們對中國文化都更加看重起來....)
讀著兒子趁他上班的咖啡休息時間、電郵給我和他爸的短箋,忍不住想起33年前的台北、以及我童年時代的新年.....
忍不住,有點泫然。
Subscribe to:
Posts
(
Atom
)